在貴州水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,有這樣一位與鋼筋水泥打了19年交道的“老兵”——項目經理李群生。從2006年踏入建設行業,到2016年加入水建公司,他始終扎根施工一線,用專業與堅守詮釋著水務建設者的責任擔當。今天,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把青春獻給工地的普通建設者。
2006年,剛入行的李群生還是個跟在師傅身后學放線、驗筋的毛頭小伙。從最基礎的測量到復雜的施工管理,他像海綿一樣吸收著專業知識。“那時候每天衣服都是濕了干、干了濕,但看著工程一天天成形,心里特別踏實。”回憶起當初,他眼里依然閃著光。
2007年入黨后,李群生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。他利用業余時間考取了建造師、安全工程師等資格證書,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施工要點。“證書不是目的,把活干好才是真本事。”這句話他經常掛在嘴邊。
李群生在陳家田水庫大壩現場指導施工。楊杰
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,李群生深知工程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線。在各個項目建設中,他始終秉持“質量為先、安全為本”的原則,帶領團隊攻堅克難。白天,他與施工人員一起奮戰在工地;夜晚,他仔細研究圖紙、優化方案,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雙達標。
同事們都說,李經理有“三件寶”:一部存滿施工照片的手機、一本寫滿技術參數的筆記本,還有永遠占據微信運動榜首的工地現場步數記錄。
李群生在陳家田水庫項目檢查帷幕灌漿工程施工情況及灌漿記錄。唐川民 攝
“干工程就是要腳踏實地,來不得半點馬虎。”李群生一直這樣說,也一直這樣做。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,他負責的項目多次獲得參建各方的高度評價,也為公司贏得了良好的口碑。他本人也多次榮獲省水投集團“優秀共產黨員”、水務股份公司“先進個人”等榮譽稱號。
“工人師傅們遠離家鄉,項目部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,必須讓大家感受到溫暖。”李群生深知團隊的力量是項目成功的關鍵。他通過“師帶徒”方式培養青年員工,定期組織技能培訓和文體活動,增強團隊凝聚力。生活中,他經常關心員工需求,及時解決大家的實際困難,讓項目部成為員工的“溫馨家園”。在他的帶領下,團隊涌現出一批技術骨干,多名青年員工成長為公司的中堅力量。
李群生指導項目專業技術人員完善資料。柳漢勇 攝
“干項目不能光會看圖紙,還得懂管理、會算賬。”這是他對年輕同事說得最多的話。遇到難題時,他不僅自己查資料研究,還會主動向公司技術、經營、財務等領域的同志們請教,他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各種施工要點和經驗總結。為了讓團隊快速成長,他經常組織開展技術交流,把多年積累的施工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。在他的帶動下,項目部多名人員考取了工程類職業資格證書,在項目部形成了“比學趕超”的氛圍。
“李經理教東西特別實在,都是現場能用得上的。”舒進勇說,正是在李群生的指導下,他已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技術負責人。
如今,42歲的李群生依然每天奔波在各個工地之間,帶著年輕同事解決實際問題。在他的辦公桌上,擺放著最新的施工規范和專業書籍。“學習永遠不能停步”,這句話不僅激勵著他自己,也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年輕人。在這位“老兵”身上,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建設者最樸實的堅守與擔當。